锤镜砺志,四载求索金石开
星火成炬,多元星辉映山海
全班18人,14人上岸
2人就业,2人创业
升学率达77.8%
就业率达100%
就业创业呈多元发展
五四红旗团支部、学风建设优秀班级
优秀班集体和优秀团支部
国家级奖励7项
省优秀毕业生1人、校优秀毕业生4人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3项
省级7项、校级8项
......
他们就是资源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
本21级地质拔尖01班
锤琢星芒,群熠山海
六月的风掠过地质锤斑驳的痕迹,阳光在矿石标本上流转着鎏金般的光。在又一年盛夏,21级地质学拔尖班的学子迎来了他们的毕业季。4人保研至中国科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等国内高等学府,10人考研成功,录取院校包括中国科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等顶尖科研机构,以及中山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高校;也有人迈向新天地,2人凭借扎实专业能力顺利签约优质企业,2人选择自主创业,投身科技创新领域,如姜泰同学已成功创立品牌,并实现盈利。班级创造了升学率77.8%、就业率100%的佳绩。
时间回到22年,地拔班面向全校招生,让18个少年走到了一起。他们怀揣着对地质学的热爱——“喜欢旅游,喜欢去野外”,因此选择了与地质紧密相连的未来发展方向,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故事。
科研之路,乐在其中
作为湖南省首批地质学拔尖班,该班依托2021年获批的湖南省地质学拔尖人才培养基地,创新构建了“书院制、导师制、学分制”三制协同的育人体系,形成了“科研引领+个性发展”的特色培养模式。通过实施学术导师一对一指导、国家级科研平台开放共享、野外地质综合实践等特色培养举措,全面提升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素养。同学通过双选与导师建立一对一指导的联系,自此加入课题组开启科研之路。导师对他们提出了“以负责人的身份主持大创”的严格要求,“第一次”对拔尖班的同学而言并不轻松,他们也经历过摸石头过河的阶段,项目的撰写、绘图软件的使用、实验室的反复研究......一步步探索,身为负责人的他们没有后退的余地,只能练就迎难而上的硬实力,吴江文说:“科研能力并非一蹴而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与此同时,一周一次的组会、认真负责的指导、立足地面的研究......导师言传身教地塑造着同学们严谨务实的科研精神,让他们学会“顶天立地”。所见的成果都曾被艰辛磨砺,崎岖的路终将成为向上的台阶。一次次失败后的突破,地拔班的同学们获得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3项、省级7项、校级8项,涉及地区滑坡遥感影像智能解译研究、节能减排、抽水储能电站地质探洞放射性评价等方面。热爱如种子般顽强破土而出,王旭谈到:“我觉得做科研挺有意思的,老师会给你一个选题,在做科研过程中通过勘测、实验,最终来解决这个问题是很有成就感的。”
班风如磐,共筑荣光
地拔班学习氛围一直很好,有同学自豪地说:从班级成立之初到毕业,从来没有人无故缺课;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七点四十的时候,早八教室已经坐得满满当当,才踏入教室的同学只能感叹“还是来晚了”“第一排真的好难抢啊”;班委起初为了保证课堂效率组织的“课前收手机”,不知不觉已经成了同学们的自觉行动;课堂上,踊跃的提问、热烈的讨论映射出每个人都求知若渴;学习委员说:“每次系里收作业,我们班都第一个交齐!”在生活方面,聂家豪说“每次支部的寝室检查,我们班的卫生情况都很不错。”
班级集体荣誉感很强,他们曾荣获学校“五四红旗团支部”“学风建设优秀班级”“优秀班集体”“优秀团支部”等多项集体荣誉。在地拔班,集体荣誉从不是个人的事。辅导员赵玥老师和班主任段先哲老师会及时提醒申报并辅助材料准备;“一团一品”团支部比拼中,团支书吴启云积极准备材料,侧重从本班科研优势入手。肖天赐、李展鹏、张国秀等八位同学为此特意制作了PPT,班长吴丕金说“正是因为每一位同学都愿意积极递交材料,才有了这么多集体荣誉。”
情深义重,彼此成就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地拔班同学之间的情谊,是“你的痛苦,我想为你解决”的共担风雨,曾有位同学在加入地拔班之前在高数上遗憾挂科,而张成博以“我心疼他,他挂科了就如同我挂科”的感同身受,陪他突击复习、对他有问必答,让他不再在成绩上跌倒,“他也一直勤学好问,有时候考的比我还好。”
是女孩间的美好相遇,地拔班的所有女生恰好在一个宿舍,龚子琴、张国芳、李乐、王江珊,“有不会的题可以一呼百应”,在宿舍学习遇到困难时,其他人都会围上来共同商讨;是保研、考研期间的长久陪伴,清晨会互相提供“叫醒”服务,随着图书馆开馆即至、闭馆方归,在同一张四四方方的桌前并肩而战,在你焦虑难安的时候陪你吃饭聊天,王骏和吴丕金互相鼓励上岸了中山大学。
更是十二点钟声敲响的时候,所有男生叫醒入睡的张成博,拿出蛋糕为他庆祝生日。“班级感情有多好呢?我记得在场所有人的生日。”
班级对于团建也毫不含糊,陈祉岐说“我们班对团建的要求必须是:既能放松、又能学习、还能社交”,于是我们可以想象,团建的时候,地拔班的同学们在山上,负手而立——热烈地讨论地质现象。“地质专业学生,就是喜欢亲近大自然”,不忙的时候,每学期都会组织一次团建;或许是去公园弄一场烧烤,或许是去采摘园亲近大自然。老师们也和同学们打成一片,班主任段先哲老师常常携一家四口参加,跟同学们吃饭玩耍,聊聊学习、生活和人生规划。
在班级里,每个人都收获了独特的成长。吴丕金作为国防教育先锋队的一员,曾在抗疫服务活动中获得“抗疫先进个人”;聂家豪在毕业季获得“省优秀毕业生的荣誉”;刘仁天、梁贯博在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有过两次实习经历等等。
因为常常需要去野外,良好的体魄对地质专业的学生至关重要。“我们班级同学身体素质都特别好。”梁贯博自大一开始健身,也带动了身边很多朋友强身健体;吴江文说“我们班女生更是一点也不比男生差,龚姐练的比我还好”;班级大部分同学都喜爱打羽毛球,空闲的时候,随时来一场大汗淋漓的对局;陈嘉铭热爱足球,为院足球队争取荣誉;姜泰擅长篮球,积极参与学院篮球校园杯、羽毛球比赛;运动强身在整个班级蔚然成风。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于地质学专业有更为深刻的意义,他们早已在攀峰、涉洞、勘测岩石的时候淬炼出最珍贵的品质:对真理的敬畏、对挑战的勇气,以及对脚下土地永不停息的热爱。毕业季,他们也站在了人生新的起点,祝福学长学姐们:山水万程,皆有精彩!
冰冷的山峰,是大自然的棱角坚硬的矿石,藏着岁月密码茂密的丛林,奏响生命乐章这些眼中的风景,都是心中理想的火种,如今,我们奔赴各自远方愿脚下土地的热忱,永不冷却对地球奥秘的探索,永不停歇。就像南华人,以热爱为帆,以学识为桨在不同领域绽放光芒